广彩赵艺明:我不担心广彩未来后继无人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4-03-17

  即使是周末,清晨的晓港公园也热闹非凡。前来晨练的街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跑步、跳舞、锻炼,在公园深处的小竹林里,一片绿色掩映下的小屋就是广州唯一的广彩百年老字号“赵兰桂堂”非遗工作室。

  2021年1月7日,在海珠区文化馆的支持下,广彩世家“赵兰桂堂”第四代传人赵艺明在这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政府部门希望通过公园这个最贴近市民和游客的窗口让广彩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借助于“赵兰桂堂”工作室的平台,过去十多年里赵艺明通过讲课收徒等方式累计培训了超过5000名广彩爱好者,还分别在2017年和2021年举办了两届广彩师生作品展。在他看来,广彩在向年轻人传承的过程中不妨进行一些改变,不拘泥于老传统一成不变,才能让这门艺术不断吸引新一代加入。“我现在一点也不担心广彩未来后继无人”。赵艺明说。

  广彩,亦称“广东彩”“广州彩瓷”“广州织金彩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器的主要品种,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始于明末清初的广彩行业在康熙年间逐渐发展,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对外出口产业,至乾隆年间发展为兴盛的外销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广彩产品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艺术瓷的彩绘技法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内容多为人物花卉,也有外国油画的西方风景、人物和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壶、盅等,加彩方法简单、豪放、富于民间装饰风味。

  历史资料显示,广彩的起缘有些偶然。清朝雍正时期两名江西人杨快和曹钧以候补官员身份来到广州,因无官缺可补没法上任。为维持生计,他们就在带来的江西景德镇白瓷瓶绘上彩画出售。没想到这些色彩缤纷的瓷器颇受洋人的喜爱,二人干脆在广州开设作坊,打上商标,取名“广州彩瓷”大量对外出口,广彩就这样发展起来。

  随着广彩外销市场的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发展,广彩也在珠江北岸的西关一带成立了行会组织灵思堂。据前辈艺人口述,灵思堂成立于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会址在现今广州西关的文昌路毓桂三巷,后来由于当地各种行业会馆很多,而广彩行业艺人便迁到珠江南岸龙导尾村和龙田村地区继续生产。

  到清末民初广彩行业迅速发展,行业人员已达3000多人,一批行内的名家名师也因此诞生。赵艺明祖上的堂号即是在清朝同治年间在珠江南岸的龙导尾状元巷创办。

  旧时珠江南岸的广彩手艺人将做好的广彩瓷装进竹箩,从河涌的小艇用桨橹摇至珠江靠近轮船再转运至港澳,当年在洲头咀建有一个公和兴仓库,大量从江西景德镇运来的白瓷胎储备在此专供广彩行业采用,所以从瓷庄到作坊到广彩艺人都集中在珠江南岸一带,广彩也就一度被称为“河南彩”。

  4 寸碗(粤东十三商行)作品是仿乾隆时期的广彩作品,作品采用了广彩传统的通景画面绘制,作品内容以清朝乾隆时期的十三行及海珠炮台的景象为主题绘制。

  “赵兰桂堂是我曾祖父创立的,到现在已经有158年了。”赵艺明向南都记者介绍,与很多旧时小作坊一样,“赵兰桂堂”的广彩手艺也是通过父传子的形式传承,其曾祖父将广彩技艺传给祖父赵威,再由祖父传艺给父亲赵国垣,堂号便一直沿用下来,到赵艺明是第四代。妻子冯瑞华跟赵艺明因广彩相识,后亦成为广彩艺术专家。

  赵艺明回忆,因为家里几代人都从事广彩这一行,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也自然走上这条道路。1979年他加入了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当学徒,在父亲赵国垣的严厉要求下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最终学有所成。

  当时作为出口商品的广彩整体发展形势跟外贸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恰逢欧美国家对餐饮瓷具的含铅量进行严格控制,广彩因为所用的颜料中含铅超标导致出口餐饮瓷具受波及,很多广彩艺人迫于生计只好转行。

  到了1993年,当时的广彩厂已经入不敷出接近倒闭,赵艺明不得不另起炉灶养活家庭。虽然所做的工作与广彩没有了关系,但他却从未放弃广彩,仍在闲暇之际给自己画、给朋友画,“后来能够坚持也是因为喜欢,归根结底还是情怀。”

  赵艺明表示,广彩三百多年历史,自己家族参与的时间就占了一半,他不愿把自己的堂号弄丢,对广彩的情怀也始终放不下,于是他和妻子冯瑞华一起重拾广彩事业,坚守祖辈的“赵兰桂堂”。

  2006年广彩成功入选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非遗使得广彩行业发展迎来重要转折。政府的大力传承保护让它不再依靠出口,来自政府企业和民间的纪念品定制订单、各级博物馆的收藏品订单让它找准了市场定位,广彩也由此重新焕发活力。

  为了让广彩继续发扬光大,从2010年开始,赵艺明、冯瑞华夫妇也不断走进校园,向更多的年轻人科普和传播广彩非遗艺术,两人先是在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师学院、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开办了广彩传承班和培训课程,随后在乐园街小学、广州市南海中学、荔湾区青少年宫等地开设了广彩课程。

  他们在传承中既教育了年轻一代如何传承广彩传统手工技艺,也提升了下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如今,赵艺明已是广彩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瑞华是广彩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多年的传承教学,一批又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到我们工作室学习广彩技艺,我们已培养出许多广彩爱好者,其中也有广彩痴迷者。”借助于“赵兰桂堂”工作室的平台,过去十多年里赵艺明通过讲课收徒等方式累计培训了超过5000名广彩爱好者。在政府扶持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先后于2017年和2021年举办两次师生作品展,这些展览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广彩的影响力,也继续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传承保护的行列。

  赵艺明的儿子女儿如今也在努力传承广彩艺术,成为“赵兰桂堂”第五代传承人。赵艺明的女儿赵咏如今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在越秀区少年宫向孩子们讲授广彩文化,儿子赵志健在广州塔非遗博物馆进行展演,向各地游客展示广彩的艺术。

  谈起自己和工作室未来的目标,赵艺明表示,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广彩这门艺术,接下来能够进行更多的跨省交流活动甚至是国际交流,让广彩并不只是局限于广州地区。

  以往临近春节,赵艺明都会创作一些应节的生肖主题作品,像马年的龙马精神,还有一些反映春节美好祝愿的民俗主题如“事事如意”,预计今年春节也会有一些应节的市场需求,他又将忙碌一阵,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龙年的喜庆。